概述新型節流流量儀表的發展史
節流流量儀表由于可耐惡劣工況,成本較低,使用已有一百余年,積累了大量數據,有較成熟的國際、國家標準,且可干標,長期占流量儀表市場的首位。但它*大的缺點是要求較長的直管段,才能獲得較高的準確度,特別是2003年ISOTC30公布了新標準ISO5167后,要求更長的直管段,才能獲得較高的準確,使其矛盾更為突出,迫切需要研發一種新型節流流量儀表。這種儀表無需較長直管段,仍可保持較高的準確度。
1)環形通道流量儀表:1986年美國McCrometer公司推出了內錐式流量儀表,主要是為了解決測高爐、焦爐煤氣這一類粘污流體,應用中發現其環形通道具有整流作用,在直管段不足條件下仍具有較高準確度的特點。而在我國前幾年由于過熱地宣傳,到處濫用,造成了多起重大事故,市場急劇下降,斷送了它的發展前景。但內錐流量儀表的整流優點仍應肯定,不宜封殺。只要改進一些結構,仍不失為一種性能良好的流量儀表,如:后來研發的槽道式、梭式流量儀表、內文丘里管----等。
2)調整孔板:為解決流量測量要取得較高準確度而減小必需的直管段長度,IS0TC30一直建議采用流動調整器。但流動調整器本身就需要2D長度,安裝前后又需3~4D,現場應用仍有困難。2002年美國Rosemount公司首先推出了將流動調整器與節流件合二而一的四孔孔板的調整孔板,在前直管段長度為5D時,準確度可達±0.5%;為2D時,準確度可達±1%。開創了這類流量儀表的理念。
3)平衡式流量儀表:繼調整孔板之后,2004年美國AFlowtek公司推出了“平衡式流量儀表”,2007年進入中國。據稱前后直管段長度僅需0.5D,準確度可達±0.5%。這種宣傳似有些誤導用戶,因為它的儀表較長,其節流件(圖5B)前即有不低于5D長度的管道,是要占直管段長度的,僅說二個法蘭之間的距離顯然是不合理的,而且缺乏應有的測試數予以驗證。